中国足球在亚冠赛场再次遭遇沉重打击。代表中超出战的三支强队山东泰山、上海海港和广州队,在面对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中下游甚至保级区队伍时,竟难求一胜,场面全面被动。这残酷的现实迫使我们必须清醒:中超联赛所谓的竞争激烈,或许只是一种虚假繁荣。
表面上看,中超各队之间积分紧咬,绝杀与冷门频出,比赛似乎充满悬念。但这种“激烈”更多是建立在各队实力同步下滑的基准线上。由于俱乐部普遍陷入财务困境,大量顶级外援流失,国内球员成为赛场主角,比赛节奏、对抗强度和战术含量已大幅下降。强弱之间的差距缩小,并非因为整体水平提高,而是强队失去了曾经的外援优势,变得“平庸化”。
反观我们的近邻,日韩联赛并未因疫情等因素放慢前进的脚步。其联赛体系健全,俱乐部运营健康,国内球员培养体系持续产出高质量人才。即便是他们的保级队伍,也具备清晰的战术打法、出色的整体防守和高效的转换进攻能力。这些球队球员基本功扎实,战术执行力强,在亚冠赛场展现出了远超其身价的团队战斗力。
这种对比折射出中国足球根基的薄弱。当金元泡沫退去,依靠天价外援带动国内球员的模式便显出原形。我们的本土球员在无外援核心依赖的情况下,无论是个人技术、比赛阅读能力还是抗压能力,都与日韩球员存在明显代差。联赛的热闹,掩盖不了本土人才断档和青训体系产出效率低下的核心矛盾。
亚冠的惨淡战绩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中超虚假繁荣下的真实水平。若不能从根本上改善联赛健康度,踏踏实实做好青训,提升本土球员质量,所谓“联赛激烈”只能是一种闭门自娱的假象,中国足球与亚洲顶尖水平的差距只会越拉越大。